台灣的馬鈴薯哪裡來?馬鈴薯的產地與種類

張貼日期 2024-12-31 22:16:01
文章分類 生活小知識

台灣的馬鈴薯哪裡來?馬鈴薯的產地與種類

馬鈴薯性喜冷涼的環境馬鈴薯性喜冷涼的環境,於每年的冬春之際採收。Adobe Stock


台灣的馬鈴薯產季落在每年的1月至3月,然而市面上一年四季都能買到馬鈴薯,這些馬鈴薯從哪裡來?馬鈴薯又有哪些種類?如何挑選新鮮的馬鈴薯,買回家後怎麼保存才能健康吃?關於馬鈴薯的種種疑問一次解答給您!


台灣的馬鈴薯哪裡來?馬鈴薯的產季與產地


台灣一年四季都能買到馬鈴薯,除了本土產量,多仰賴進口。馬鈴薯性喜冷涼的環境,因此台灣的馬鈴薯產季落在每年的1月至3月,冬春之際採收後,部分生鮮供貨,部分則冷藏於往後陸續供應。速食業者使用的馬鈴薯多為進口,近年也有一些食品廠商與台灣在地農民契作,作為洋芋片等零食加工品之原料。

馬鈴薯生長所需的日照時間長,因此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南部,台中、雲林、嘉義、台南都有馬鈴薯種植,其中以雲林虎尾與斗南為盛產地。進口的馬鈴薯以美國為最大宗,另有來自加拿大、紐西蘭等國家。


蠟質 vs. 粉質:常見的馬鈴薯種類


馬鈴薯的肉質分為蠟質與粉質,蠟質的馬鈴薯澱粉含量較低、水分含量較高,因此質地緊實,吃起來口感脆口,用於燉煮不易崩解,適合用於快炒馬鈴薯絲,或帶點黏性的沙拉等需要塑形的料理。而粉質的馬鈴薯澱粉含量較高,烹煮後水分易散失,質地顯得鬆軟,適合製作綿密的薯泥,用做炸物能夠達到外酥內軟的口感,煮久了容易糊化的特性也常用在增加湯品的濃稠度上。

台灣種植供應於鮮食的馬鈴薯,最常見的品種為「克尼伯」(Kennebec)。克尼伯為美國育成的品種,外觀多為橢圓形,皮薄呈淺黃色,薯肉偏白,屬於富含澱粉的粉質馬鈴薯,在台灣被廣泛使用於各種料理中。其他品種還有像鮮食的「台農1號」,與用於加工薯片的「大西洋」。市面上進口的馬鈴薯則多為粉質的褐皮馬鈴薯(Russet Potato),長橢圓型的Russet Burbank為常見的品種之一。除此之外近年也買得到紫皮紫肉、紅皮黃肉、紅皮紅肉等彩色馬鈴薯,鮮豔的薯肉含有花青素或胡蘿蔔素,屬於蠟質的馬鈴薯。

克尼伯為台灣最常見的鮮食馬鈴薯品種克尼伯(Kennebec)品種的馬鈴薯,為台灣最常見的鮮食馬鈴薯品種。Adobe Stock


馬鈴薯發芽不能食用,但變綠的馬鈴薯能吃嗎?


發芽的馬鈴薯帶有毒素不能食用,而有時一不注意放太久,馬鈴薯沒有發芽,表面卻變綠了,這是怎麼回事呢?

其實馬鈴薯變綠是因為受到光線照射,進而產生「葉綠素」,反應到外表就會變綠;與真正對人體有害的毒素「龍葵鹼」不是同一種物質。龍葵鹼又稱為「茄鹼」,是茄科植物產生的一種防禦物質,目的是自我保護,防止塊莖被吃掉。馬鈴薯在有光照的條件下,就容易生成葉綠素與龍葵鹼。雖然葉綠素不是造成人體不適的毒素,但變綠的馬鈴薯通常同時帶有龍葵鹼,尤其當整顆馬鈴薯都變綠,建議還是不要食用為好。

食用過多的龍葵鹼會造成人體不適,出現嘴麻、腹瀉、噁心等症狀。長時間受到光照,或者溫暖的環境溫度,都會導致馬鈴薯合成龍葵鹼,促使發芽。即使切除芽眼部位,也無法保證其他部位不含有龍葵檢,所以一旦馬鈴薯發芽,請不要吝惜丟棄。

龍葵鹼尤其在馬鈴薯的芽眼處、表皮含量較高,因此料理前,建議先將表層的泥土洗淨,再去除芽眼、削去表皮,因為即使沒有明顯發芽,仍要減少攝入龍葵鹼的風險。

發芽的馬鈴薯具有龍葵鹼毒素發芽的馬鈴薯具有「龍葵鹼」毒素,食用會造成嘴麻、腹瀉等症狀。Adobe Stock


如何挑選新鮮的馬鈴薯?


購買馬鈴薯時,最好挑選形狀圓潤飽滿、薯型完整且無傷口的,表皮細緻、摸起來質地緊實者較佳;若摸起來軟軟的,表示馬鈴薯已不新鮮或已變質;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,代表水分含量高,水分愈多愈新鮮。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馬鈴薯有無變綠、芽眼有無萌芽,這樣的馬鈴薯帶有毒性切勿購買。


馬鈴薯保存術:馬鈴薯要放冰箱嗎?


馬鈴薯不耐保存,買回家後盡量以報紙包裹以避免見光,放置於通風陰涼處,約可保存兩週。但要注意不要放到忘記了,馬鈴薯在攝氏5度以上的環境都有可能生長,就算沒有光照,放太久一樣會長芽。

若想要保存久一點,可以以報紙或紙袋包裹後放入冰箱冷藏,可延長馬鈴薯的保存時間至三週。馬鈴薯若要冷凍保存,需先將其蒸熟或製成薯泥再冷凍,如此約可保存一個月。生的馬鈴薯不適合直接放冰箱冷凍,會造成薯肉變乾、變硬,食用風味不佳。

分享: